





1GS-HRPVSP6X1.5电线电缆.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煤矿用电缆(以下简称电缆)的分类与命名、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规范根据MT818.14-1999和Q/JG1710-2016的要求编写。
2 GS-HRPVSP6X1.5电线电缆 工作条件
2.1 电缆允许敷设与安装的温度应不低于-10℃;
2.2 电缆弯曲半径:电缆外径的10倍。
3. 产品命名和代号
3.1 型号
电缆型号见表1。
表1 电缆型号及使用范围
型号 | 名称 | 主要使用范围 |
MHYVP | 煤矿用聚绝缘编织聚氯护套通信电缆 | 用于电场干扰较大的场所作信号传输,适用于固定敷设 |

3.2 命名代号
3.2.1 系列代号…………………………………………MH
3.2.2 材料特征代号
铜导体……………………………………………………省略
聚绝缘………………………………………………Y
聚内护套……………………………………………省略
聚氯护套……………………………………………V
编织…………………………………………………P1)
4 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
4.1 导体
4.1.1电缆采用软圆铜线导体。软圆铜线应符合GB3953的规定的的要求。
4.1.2导体结构如表5和表7所示。
4.1.3导体表面应光洁、无油污、无损伤绝缘的毛刺、锐边以及凸起或断裂的单线。
4.1.4 20℃时电缆导体的直流电阻应符合表7的要求.
4.2 绝缘
4.2.1 绝缘采用低密度聚电缆料,其性能应符合GB11115中电缆料的要求。
4.2.2 绝缘应紧密挤包在导体上,且应容易剥离而不损伤绝缘体、表面应光滑,色泽均匀,不应有裂缝及其他损伤。
4.2.3 绝缘厚度的平均值应不小于标称值。其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0%-0.05mm。
4.3 绝缘性能要求
4.3.1 绝缘线芯应能经受GB/T3048.9规定的交流火花试验作为中间检查。试验电压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序号 | 绝缘标称厚度δ,mm | 火花试验电压,kV |
1 | δ≤0.5 | 5 |
2 | 0.5<δ≤1.0 | 6 |
4.3.2 电缆料的机械性能应符合表4的要求.
表4 电缆料的机械性能
序号 | 试验项目 | 技术要求 | ||
聚绝缘 | 聚内护套 | 聚氯外护套 | ||
1 1.1 1.2 2 2.1
| 老化前机械性能 抗张强度 (N/mm2) 断裂伸长率 (%) 热老化试验 试验温度 ℃) 试验时间 (h) 断裂伸长率变化率 (%) |
≥10 ≥300
- - - |
≥10 ≥350
90±2 4×24 ≥-35 |
≥12.5 ≥150
80±2 7×24 不超过±20 |

4.3.3 绝缘线芯在20℃时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000MΩ·km。
4.4 绝缘线芯识别
4.4.1 成对的2根绝缘线芯应采用不同的颜色, 普通对为红、白二色,标志对为蓝、白二色;同心式绞合绝缘线芯颜色应为白、红、黑、黄、蓝、橙、绿、棕。
4.4.2 绝缘线对应绞合成线组。
4.5 缆芯
4.5.1 电缆采用同心式绞合,绞合方向为右向,绞合节距节径比不大于20倍。
4.5.2 绝缘线芯间的间隙允许采用非吸湿性材料填充。
4.6包带
4.6.1 缆芯外面应采用非吸湿性和非吸油性的绝缘带重叠绕包或纵包。绕包带应扎紧,其重叠部分应不小于带宽的20%,不得低于3mm。
4.7 内护层
4.7.1 内护层采用低密度聚电缆料,其性能应符合GB11115的规定。
4.7.2 内护层应紧密挤包在缆芯或绝缘带上,且应容易剥离而不损伤绝缘或绝缘带。内护层平整,无裂缝及其他机械损伤。
4.8 编织
4.8.1电缆内护层外应采用圆铜线编织。圆铜线应符合GB3953的规定。其编织密度应不小于80%。编织用圆铜线的标称直径应符合表5中的规定。
4.9 外护套
4.9.1外护套颜色为蓝色。材料应采用阻燃聚氯电缆料,其性能符合MT818.14的相关要求。
4.9.2外护套应紧密挤包在缆芯上,且应容易剥离而不损伤绝缘层。外护套表面应平整,色泽均匀,无裂缝、气泡、夹杂或其他机械损伤。
4.9.3 外护套厚度平均值应不小于规定的标称值。外护套点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85%-0.1mm。
4.9.4 电缆外护套老化前,老化后机械性能应符合表4要求。
4.10 电缆外径
GS-HRPVSP6X1.5电线电缆电缆外径应符合表5的要求。
表5 MHYVP煤矿用聚绝缘编织聚氯护套通信电缆
对数×芯数×导体规格mm | 导体种类 | 绝缘标称厚度mm | 编织单线直径 mm | 外护套标称厚度mm | 电缆外径 ≤mm |
1×4×7/0.52 | 2 | 0.6 | 0.2 | 1.6 | 14.7 |
1×2×7/0.52 | 2 | 0.6 | 0.15 | 1.6 | 13.4 |
2×2×7/0.37 | 2 | 0.5 | 0.2 | 1.6 | 15.0 |
4×2×7/0.43 | 2 | 0.6 | 0.2 | 1.6 | 18.0 |
10×2×7/0.52 | 2 | 0.6 | 0.2 | 2.0 | 28.2 |
4.11 成品电缆
4.11.1 电缆导电线芯不得有断线,对间连电、混线现象,电缆的直流电阻应符合表7的要求。
表7 电缆直流电阻
标称截面 mm2 | 导体 结构 | 20℃时导体 直流电阻 ≤Ω/km |
1.5 | 7/0.52 | 12.1 |
1.0 | 7/0.43 | 18.1 |
0.75 | 7/0.37 | 24.5 |

4.11.2 电缆工作对的直流电阻差应不大于环阻的2%。
4.11.3耐交流电压性能: 电缆绝缘芯线间及绝缘线芯与间应能经历时间1min、1.5kv
交流电压的试验,不允许有击穿和闪络现象。
4.11.4 电缆固有衰减应不大于1.2dB/km。
4.11.5 电缆任意对线组的工作电容应不大于0.10μF/km。
4.11.7 电缆在1km长度上每根线芯的电感应不大于800μH。
4.11.8 电缆低温静弯曲性能:应经受低温静弯曲试验。试验温度为-40℃。试验后电缆
表面不应有目力可见的裂纹和破口。
4.11.9 低温冲击试验:电缆应经受低温冲击试验。试验温度为-10℃。试验后电缆表面
应无损伤,线芯间无短路和断路。
4.11.10 低温卷绕实验:电缆应经受低温卷绕试验。试验温度为-10℃。试棒直径应保证电缆的弯曲半径为电缆外径的10倍。试验后电缆表面不应有目力可见的裂纹与破口。
4.11.11 高温实验:电缆应经受高温试验,实验后电缆表面不应有目力可见的裂纹与破口。
4.11.12 湿热实验:电缆应经受湿热试验。高温温度+40℃,周期6d。实验后应立即检
查,其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MΩ·kM,线间耐工频电压1.5kV,1 min 不击穿,且电缆
表面无皱纹、气泡、裂纹。
4.11.13 密封性能:电缆应进行密封性能试验。
4.11.14 阻燃性能:电缆阻燃性能应达到MT386标准中5.3、5.4规定的实验要求。
| 成立日期 | 1980年06月21日 | ||
| 法定代表人 | 毕国栋 | ||
| 注册资本 | 1980 | ||
| 主营产品 | 电线电缆制造、加工、销售。 | ||
| 经营范围 | 电线电缆制造、加工、销售。 | ||
| 公司简介 | 天津市电缆总厂一分厂网站是天津市电缆总厂一分厂销售部创办的天津市电缆总厂一分厂产品的专业性网站,天津市电缆总厂一分厂是生产天联电缆,矿用通信电缆MHYVP,矿用通信电缆MHYV,矿用通信电缆MHYVRP,HYA23电缆,市话电缆HYA23,铠装通信电缆HYA23,电话电缆HYA23,大对数电缆HYA23,HYA通信电缆,HYA23通信电缆,HYA53通信电缆,HYA22通信电缆,6xv1830-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