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2届中国天津工业博览会汇聚全球2600余家企业,管道展区扩容50%,三大技术突破引领产业升级:智能焊管工厂效率提升40%,耐腐材料寿命延长2倍,海工管道国产化价格低30%,现场预计交易额超25亿元。
展会全景:北方工业枢纽的管道产业盛宴
2026 年 3 月 18 日至 21 日,国家会展中心(天津)迎来第 22 届中国天津工业博览会。作为经 UFI 认证的展会,本届工博会展览面积达 20 万平方米,吸引全球 28 个国家和地区的 2600 余家企业参展,预计观众突破 22 万人次。其中,管道设备展区规模同比扩容 50%,特设 “智能焊管技术馆”“绿色管道材料馆”“海工管道专区” 三大核心板块,汇聚友发集团、天应泰钢管、西门子等 210 余家产业链企业,集中呈现从智能生产到应用的全链条创新成果,成为观察中国北方管道产业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转型的核心窗口。
参展咨询:展会负责联系人:王强(联系方式蕞上面)

依托天津 “海空两港枢纽” 与 “京津冀工业核心” 的双重优势,本届展会强化 “产业协同 + 全球贸易” 功能。现场设置 1200 平方米 “京津冀管道产业对接区”,组织中石油管道局、天津港集团等 46 家本地企业开展供需对接;“一带一路” 采购专区吸引中亚、欧洲等地区的 42 个海外买家团,重点采购高端焊管、防腐设备等产品,预计达成交易额超 25 亿元。天津市工信局同步携静海大邱庄等 6 个特色产业集群参展,集中展示 “全球焊管中心” 的转型实践,推动本土企业依托港口优势拓展国际市场。

(一)智能生产装备:焊管产业迈入 “数字孪生时代”
管道智能制造技术成为展区核心亮点,多家企业携全流程数字化解决方案。天津友发集团展出的 “智能焊管工厂” 系统,通过 5G + 工业互联网整合炼钢、轧制、焊接全环节数据,每根钢管均配备 “电子身份证”,扫码即可追溯原材料来源、生产参数等 18 项信息,生产效率较传统工厂提升 40%,产品合格率稳定在 99.8% 以上。该系统已在友发集团大邱庄生产基地落地,日均产能突破 5000 吨。
天应泰钢管的 “智慧大脑” 指挥中心引发围观,通过部署 200 余个物联网传感器,可实时监测 15 条镀锌带焊管生产线的运行状态,AI 算法能提前预判设备故障并自动调度维修资源,使生产线停机时间缩短 60%。现场演示中,该系统成功处理模拟设备卡顿故障,响应时间仅需 30 秒,彰显数字化管理的实战价值。

(二)新型管材材料:极端场景适配能力升级
材料创新展区集中展现 “耐腐、高强度、低碳化” 特性。友发集团的耐候防腐焊管,采用新型锌铝镁涂层工艺,耐盐雾腐蚀性能达 8000 小时,较传统镀锌管提升 2 倍,适配天津港码头、渤海油田等海洋性气候场景,现场与天津港集团签订 8000 万元采购订单。天津兆利达钢管推出的轻量化合金焊管,重量较同规格产品减轻 30%,焊接强度却提升 15%,已应用于北京大兴机场货运管网建设。
绿色材料成为新增长点,中冶天工展出的再生钢基管道引发关注。该产品以废钢为原料,通过电弧炉短流程工艺生产,碳排放较传统工艺降低 65%,保持高强度特性,适配京津冀老旧管网改造项目,契合 “双碳” 政策导向。

(三)防腐与连接技术:海工场景安全方案落地
针对天津及周边海工、石化领域需求,防腐与连接技术聚焦 “极端环境适配”。诺贝尔防护涂料的海洋管道防腐系统,采用石墨烯改性涂层技术,耐盐雾腐蚀性能达 12000 小时,可抵御渤海湾高湿度、高盐度环境侵蚀,延长管道维护周期至 10 年。该系统已应用于渤海油田海上输油管道,年减少维护成本超 500 万元。
在连接技术方面,天津钢管集团的激光焊接接头亮相,采用钛合金复合工艺,焊接强度达管道本体的 99%,泄漏率控制在 0.0001% 以下,适配深海油气输送的高压场景。快装技术同样亮眼,瑞孚工业的快装式智能接头集成压力监测模块,拆装时间从传统法兰连接的 120 分钟缩短至 20 分钟,无需工具即可操作,在食品、医药行业备受青睐。

(一)石油化工:海工管道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针对环渤海石化产业需求,展区特设 “海工管道专区”。天津钢管集团展出的深海油气输送管道,采用 X80 级高强度钢材质,可承受 3000 米水深的高压环境,通过特殊防腐处理抵御海水腐蚀,成功打破进口依赖,价格较低 30%。该产品已应用于渤海亿吨级油田开发项目,年输送原油能力达 1000 万吨。
智能化改造案例备受关注,某石化园区展示的 “管道 - 机器人 - 平台” 协同系统,通过部署 50 台智能巡检机器人,实时监测介质温度、压力数据,结合云端平台优化输送流程,使能源消耗降低 22%,成为天津南港工业区数字化转型的样本。

(二)港口与物流:高效输送装备需求旺盛
响应天津港 “智慧港口” 建设,港口物流管道展区人气高涨。天津港航设备展出的大口径耐磨输送管道,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内衬,内壁光滑度提升 40%,可降低煤炭、矿石等物料输送的阻力损耗,适配天津港南疆港区散货码头,输送效率提升 25%。中交一航局的模块化管道系统,采用快速拼接设计,可实现单日铺设 200 米应急输送管道,已用于港口汛期排水抢险。
冷链物流管道成为新热点,天津冰轮的低温绝热管道,采用聚氨酯发泡保温技术,在 - 40℃环境下热损耗率低至 3%,较传统产品节省能耗 35%,现场与天津滨海新区冷链产业园达成合作,服务京津冀生鲜物流网络。

(三)新能源:氢能与储能管道协同发展
氢能管道设备成为展区新风口,多家企业展示国产化成果。天津钢管集团的 45MPa 高压氢能管道,通过内壁镀膜技术降低氢脆风险,可适配京津冀氢能走廊建设,已在天津氢能产业园加氢站投入使用,打破德国某品牌的垄断。津能集团的管道伴热系统,采用碳纤维发热技术,可将氢能输送温度稳定控制在 - 30℃-60℃,保障冬季管网运行安全。
储能领域配套管道同样亮眼,天津力神的储能介质输送管道,采用耐腐蚀合金材质,可承受电解液的长期侵蚀,配合智能流量控制模块,使电池运行温度波动控制在 ±1℃以内,提升储能系统效率 18%,已应用于天津港综合储能电站。

(四)市政工程:京津冀改造装备成焦点
围绕京津冀城镇基础设施升级,市政管道展区聚焦 “改造效率 + 民生适配”。友发集团的大口径 PE 缠绕管,直径达 2.5 米,采用承插式连接设计,可实现单日铺设 180 米,适配天津海河沿岸雨污分流改造项目,排水能力提升 50%。天津军星管业的聚氨酯保温钢管,热损耗率低至 4%,较传统产品节省供暖能耗 32%,已中标天津红桥区集中供暖管网改造工程。
智能运维装备现场演示引发围观,天津赛象科技的管道检测机器人,可深入 DN80-DN1500 毫米管道内部,搭载 360° 高清摄像头与超声波传感器,识别腐蚀、裂缝等缺陷,定位精度达 ±0.3 米,已服务天津 10 余个老旧小区的管网检测项目。
| 成立日期 | 2019年09月10日 | ||
| 法定代表人 | 闫树刚 | ||
| 主营产品 | 参展流程:填写参展申请表-选择意向展位-签订参展合同-交付参展费-开具参展发票 | ||
| 经营范围 | 展览 | ||
| 公司简介 | 英吉曼展会,作为一家专注于国际化电力展、日本展会及韩国展会的专业服务机构,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的服务理念,致力于为国内企业搭建通往国际市场的桥梁。公司由行业资深人士王强先生领导,凭借其在展览服务领域的丰富经验和深厚资源,英吉曼展会已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对外展会行业中的佼佼者。一、公司背景与实力英吉曼展览有限公司依托于强大的行业背景和资源优势,与众多国际知名展览机构建立了长期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