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历史人类使用天然橡胶的历史已经有好几个世纪了。哥伦布在发现新大陆的航行中发现,南美洲土著人玩的一种球是用硬化了的植物汁液做成的。哥伦布和后来的探险家们无不对这种有弹性的球惊讶不已。一些样品被视为珍品带回欧洲。后来人们发现这种弹性球能够擦掉铅笔的痕迹,给它起了一个普通的名字"擦子(rubber)"。这仍是此刻这种物质的英文名字。这种物质就是橡胶。直到1839年,美国人古德伊尔(CharlesGoodyear)成功地将天然橡胶进行了硫化后,橡胶才成为有使用价值的材料。通过与liuhuang一起加热进行硫化,实现了橡胶分子链的交联,使橡胶具备了良好的弹性。为什么橡胶会有弹性呢?让我们分析一下橡胶的分子结构。天然橡胶分子的链节单体为异戊二烯。我们知道高分子中链与链之间的分子间力决定了其物理性质。在橡胶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弱,这是因为链节异戊二烯不易于再与其他链节相互作用。好比两个朋友想握手,但每个人手上都拿着很多东西,握手就很困难了。橡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状况决定了橡胶的柔软性。橡胶的分子比较易于转动,也拥有充裕的运动空间,分子的排列呈现出一种不规则的随意的自然状态。在受到弯曲、拉长等外界影响时,分子被迫显出一定的规则性。当外界强制作用消除时,橡胶分子就又回原来的不规则状态了。这就是橡胶有弹性的原因。由于分子间作用力弱,分子可以自由转动,分子链间缺乏足够的联结力,分子之间会发生相互滑动,弹性也就表现不出来了。这种滑动会因分子间相互缠绕而减弱。可是,分子间的缠绕是不稳定的,随着温度的升高或时间的推移缠绕会逐渐松开,有必要使分子链间建立较强固的联接。这就是古德伊尔发明的硫化方法。硫化过程一般在摄氏140-150度的温度下进行。当时古德伊尔的小火炉正好起了加热的作用。硫化的主要作用,简单地说,就是在分子链与分子链之间形成交联,从而使分子链间作用力量增强。
在过去的几千年间,人们所坐的车使用的一直是木制轮子,或者再在轮子周围加上金属轮辋。在古德伊尔发明了实用的硫化橡胶之后的1845年,英国工程师R.W.汤姆森在车轮周围套上一个合适的充气橡胶管,并获得了这项设备的专利,到了1890年,轮胎被正式用在自行车上,到了1895年,被用在各种老式汽车上。橡胶是一种柔软而易破损的物质,但却比木头或金属更加耐磨。橡胶的耐用、减震等性能,加上充气轮胎的巧妙设计,使乘车的人觉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舒适。随着汽车数量的大量增加,用于制造轮胎的橡胶的需求量也变成了天文数字。如此广泛的应用使天然橡胶供不应求。面对橡胶生产的严峻形势,各国竞相研制合成橡胶。
人们想到的是用天然橡胶的结构单元--异戊二烯来制造合成橡胶。早在1880年,化学家们就发现,异戊二烯放置过久就会变软发动,经酸化处理后则会变成类似橡胶的物质。德皇威廉二世曾让人用这种物质制成皇家汽车的轮胎,借以炫耀德国化学方面的高超技艺。用异戊二烯作为合成橡胶的原料,有两个困难:一是异戊二烯的主要来源正是天然橡胶本身;二是在天然橡胶长链中,所有的异戊二烯单元都朝向同一方向;在固塔坡胶长链中,它们则是严格地按照一正一反的方向排列的,而人工聚合时异戊二烯单元往往是毫无规律地聚合在一起,得到的是一种既不是橡胶也不是固塔坡胶的物质。这种物质缺少橡胶的弹性和柔性,用不了多久就会变粘,不能用来制造汽车轮胎(仅用于国事活动的皇家汽车当然是个例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迫于橡胶匾乏,德国人采用了二甲基丁二烯聚合而成甲基橡胶,这种橡胶可以大量生产,价格低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大约生产了2500吨甲基橡胶。这种橡胶的耐压性能不理想,战后便被淘汰了,但它毕竟是第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合成橡胶。大约在1930年,德国和苏联用丁二烯作为单体,金属钠作为催化剂,合成了一种叫做丁钠橡胶。作为一种合成橡胶,丁钠橡胶对于应付橡胶匾乏而言还算是令人满意的。与其它单体共聚可以改善了钠橡胶的性能。如与苯乙烯共聚得到丁苯橡胶(Buna-S),它的性质与天然橡胶极其相似。事实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就是因为有丁苯橡胶,橡胶供应才没有出现严重短缺现象。苏联也用同样的方法向自己的军队提供橡胶。美国在战后大力研究合成橡胶。合成了氯丁橡胶,氯原子使氯丁橡胶具有天然橡胶所不具备的一些抗腐蚀性能。例如,它对于汽油之类的有机溶剂具有较高的抗腐蚀性能,远不像天然橡胶那样容易软化和膨胀。像导油软管这样的用场,氯丁橡胶实际上比天然橡胶更为适宜。氯丁橡胶首次清楚地表明,正如在许多其他领域一样,在合成橡胶领域,试管中的产物并不一定只能充当天然物质的代用品,它的性能能够比天然物质更好。1955年美国人利用齐格勒在聚合乙烯时使用的催化剂(也称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聚合异戊二烯。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结构与天然橡胶基本一样的合成天然橡胶。不久用乙烯、丙烯这两种Zui简单的单体制造的乙丙橡胶也获成功。还出现了各种具有特殊性能的橡胶。此刻合成橡胶的总产量已经大大超过了天然橡胶。合成橡胶100年到2009年合成橡胶已走过百年历史。1909年9月12日,第一个"人造橡胶生产流程"获得编号为250690的专利。其发明者弗里茨·霍夫曼当时正是朗盛公司的前身 - Elberfelder Farbenfabriken Friedr. Bayer & Co.公司的一员。这一发明的重要性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大。橡胶制品被广泛用于车辆、包装、医药、家用电器、运动产品及改性塑料制品领域,为人们打造更舒适的生活。霍夫曼发明合成橡胶之前,各行各业不得不依靠天然橡胶。离开弗里茨·霍夫曼开拓性的成果,当今如此广泛和多样的橡胶应用将难以想象。对霍夫曼的后继者而言,合成橡胶发明者的声誉即是激励,也是橡胶化学家努力达到的biaogan。从一开始,化学家便广泛参与橡胶材料的研发。朗盛也不断推动创新,确保橡胶成功应对市场对弹性体材料更高、更具挑战的技术应用要求。当时,人们对橡胶所知甚少。例如,直到1905年,人们才发现该弹性物质的分子链由无数异戊二烯分子串组成,而分子串的交联方式在当时依旧是个秘。如此,霍夫曼仍决定尝试。由于很难获得"天然橡胶分子"异戊二烯,霍夫曼很快决定使用与异戊二烯化学结构非常类似,更容易获得的甲基异戊二烯。他将材料置于锡器中加热,等待,有时甚至一连几个月。根据温度不同,锡器中形成的物质有时更软,有时更硬,但弹性始终保持不变。Zui终,霍夫曼得以发明甲基橡胶。一百年前的1909年9月12日,霍夫曼获得shijiedi一项合成橡胶专利。 1910年,当时一家zhuming的橡胶企业Continental开始利用新材料生产汽车轮胎。霍夫曼所在公司的董事长卡尔·杜伊斯堡(CarlDuisberg)驾车行驶了4000公里后表示,"轮胎没有穿孔"。甚至德国皇帝的座驾也采用了该轮胎,并对结果"甚为满意"。